官方微信号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利来国际最老:中材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4-04-02 09:08:04 来源:利来资源站首页 作者:利来资源首页入口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非金属建材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非金属建材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聚焦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赛道、以“做强叶片、做优玻纤、做大锂膜”的产业发展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从事高压复合气瓶、膜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8.9亿元,同比增长0.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37.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6亿元,同比下降10.73%。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企业4家、清洁生产认证企业 4家、省级绿色工厂企业1家、光伏建设项目5个;7家企业升级建设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报告期内,公司节能减排投入约 1.6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碳排放同比下降5%,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评为“建材行业碳达峰支撑单位”。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其优异的产品性能及可设计性决定其下游应用广泛,是复合材料的最佳增强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电器、新能源、建材、环保、管道/储罐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玻璃纤维对传统材料具有替代性,一方面,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规模化生产使得玻璃纤维成本中枢下降,替代性价比提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创新产品的出现,不断提升玻璃纤维的性能,拓展其应用场景,使得行业需求兼具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双重特性,长期以来保持增长之势。

  2020-2022年期间,玻璃纤维行业处于高景气阶段,粗纱、细纱、电子布等产品量价均达到历史新高,叠加部分玻璃纤维企业进行铑粉处置,行业利润率较高,引发新一轮玻璃纤维产能扩投,国内玻璃纤维产能三年增加约 160万吨。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受行业新增产能释放影响,玻璃纤维产品价格开始下滑,企业库存压力增大。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缓慢,玻璃纤维下游市场需求恢复以及下游开工率明显不及预期;同时,行业产能仍在增加,供需面临失衡,库存增加,产销面临压力,价格下滑,行情跌入历史低谷。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玻纤纱产量687万吨,2023年达到723万吨,同比增长 5.2%。2023年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9.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1.4%。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短期来看,行业内不断有池窑产线进入休产、冷修,在产产能规模的增速有望下降,缓解供需失衡及库存积压问题;长期来看,虽受宏观经济周期、短期供需波动影响,但玻璃纤维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需求规模扩大。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2023-2024年稳增长方案,其中涵盖汽车、电力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建材、石化、化工等十个工业重点行业;同时,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新型储能、锂电等产业)加大支持力度,有利于释放玻璃纤维行业的有效需求。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品种增加、产品性能优化,推动着玻璃纤维行业在波动中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伴随着下游市场不断细分,供需情况分化,产品的不断创新使差异化日趋明显,进入门槛低的市场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传统玻璃纤维产品优势逐渐下降。新兴市场(如光伏、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风机、新型建材、人工智能等)等新产品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高端化、智能化,其中高端化决定市场空间、智能化打开降本空间,具备行业领先技术、优势产品结构、优异品质和服务的综合性玻璃纤维企业将会更胜一筹。

  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玻璃纤维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玻璃纤维产品位于产业链上游,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同时,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资金和政策壁垒。目前,全球市场前六大玻璃纤维企业合计产能超过70%,国内市场前三大玻璃纤维企业合计产能超过60%。中小玻璃纤维产能增加主要集中在传统、通用型产品;头部企业则利用各自规模、成本或研发优势,在不同细分领域形成了差异化定位格局。

  泰山玻纤作为全球领先的玻璃纤维制造企业,围绕“产业高端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优势明显,新产品技术储备充足,玻璃纤维产业链延伸的战略定位清晰,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玻璃纤维企业之一。

  2022年,风电招标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年风电行业迎来需求恢复。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国内电力生产保持增长,其中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1%;全国电源工程投资同比增长,同比增长30%。风电招标价格处于低位,但风电制造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行业内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长期来看,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可再生电力占比逐年增长。GWEC预测至2030年,全球风电市场每年新增装机量将持续增长。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各项环境监管政策落地及项目进度加快,风电叶片行业未来具备长期成长空间。风电叶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了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风电叶片的长度不断增加,提高了风能捕捉效率并降低发电成本。风电叶片向大型化、大功率化、轻量化转变,产业发展将以模块化高效制造为基础,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以精细化设计为趋势,实现低载荷、高发电量、环境友好、轻量化要求,行业竞争壁垒提升。设计、制造技术及供应链壁垒的提升,将不断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具备技术、规模和服务等综合竞争能力的企业将更具优势。同时,国内风电企业先进的技术及低成本优势有助于加强与国际整机厂商的合作关系,“走出去”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材叶片作为行业龙头,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优势。通过新产品开发及优越的降本能力占据国内高端市场,打造平价产品;通过建设新产能以及定制化开发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2023年,中材叶片通过增发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中复连众100%股权,进一步稳固市场龙头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储能等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隔膜的市场需求大幅度提升。

  新能源汽车是锂电池最大消费终端。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全球共识倾向于减少碳排放,全球多个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措施,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线车企亦不断增加投资,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增长。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1,465.3万辆,同比增长 35.4%。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等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3,026.1万辆和3,009.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7.9%,渗透率达到31.6%,较2022年提高5.9%,国内新能源汽车已占据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EVTank预测,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00万辆。GGII预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持续增长,电动化渗透率有望超过37%。

  储能领域是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方向,应用场景包括储能电站、风场调频、太阳能发电存储、通信基站等。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在2023年实现了显著增长,中国企业的出货量占比达到历史新高。根据GGII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225GWh,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206GWh,同比增长58%,占全球总出货量的 91.6%。在全球经济体实现碳中和目标下,随着通信电源保障和电网稳定性需求的提高,结合政策扶持、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储能电池行业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成本优势以及下游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强大实力,未来其在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的地位仍将举足轻重。

  从锂电池隔膜产业的下游看,根据GGII数据,2023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886GWh,同比增长35%。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100GWh,正式进入TWh时代,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820GWh,同比增长20%;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过200GWh,同比增长25%。EVTank预计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926.0GWh和5,004.3GWh,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3,368.8GWh,相比2023年仍然有3倍的增长空间。市场增量空间广阔,电池企业纷纷入局,加速产能扩张,头部企业推动价格战,加剧市场竞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尾部企业淘汰加速。SNEresearch分析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前十大厂商有六家为中企,六家中企全球市占率之和为63.5%,较2022年增长将近4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锂电池隔膜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EVTank《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突破210亿平米,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176.9亿平米,同比增长32.8%,其中湿法隔膜出货量129.4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量47.5亿平米。GGII预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的四大主要材料的出货量都将实现超过20%的同比增长,其中锂电池隔膜的出货量将超过220亿平方米。规模化生产、技术进步、工艺优化提高了锂电池隔膜的性能和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从竞争格局看,在竞争不断加剧环境下,隔膜行业壁垒高、盈利难的特性以及主流隔膜企业快速扩张战略推动,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行业数据显示,中国隔膜行业CR10在2023年超过90%。从全球来看,海外隔膜企业的产能增量有限,国内隔膜企业不断提速产能扩张,同时在成本、客户覆盖、产品多样性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基础上,保持强劲出口,加快全球化供应的步伐。2023年,随着锂电池隔膜企业大规模产能集中释放,阶段性产能过剩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成本竞争与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叠加下游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产业价格战影响,锂电池隔膜价格持续下降。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打造优质的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持续的降本增效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是未来锂电池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涂覆配方及工艺将是打造差异化和定制化隔膜产品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锂膜产业作为公司“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中材锂膜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产能建设,形成5个10亿平米级产能生产基地,并开展海外投资工作,同时不断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产线装备能力和产业制造能力,开发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客户,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技术和产品的锂电池隔膜研发及制造企业。

  公司之全资子公司泰山玻纤专业从事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玻璃纤维年产能超 130万吨,主导产品包括系列无捻粗纱、热塑性纤维、短切毡、方格布、风机叶片用高模量纱及多轴向经编织物、电子级细纱及电子布、耐碱纤维和玻纤无纺布等8大类2,000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基础设施、汽车与交通、新能源、化工环保、电子电气、船舶与海洋等国民经济各个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