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号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发展 > 电子科技
利来国际最老:科技赋能快递末端技术在升级
发布日期:2024-08-25 10:30:12 来源:利来资源站首页 作者:利来资源首页入口
  随着全国快递业务量逐年上涨,基础能力正在稳步加强,尤其是在无人科技、自动分拣等新技术加持之下,快递末...

  随着全国快递业务量逐年上涨,基础能力正在稳步加强,尤其是在无人科技、自动分拣等新技术加持之下,快递末端的服务能力和运营水平也得以快速提升。通过科技赋能,长期处在粗放阶段发展的快递末端正在实现技术升级。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内外部环境影响,2021年以来的中国快递业仍保持着逆势狂奔的态势。来自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083亿件,首次突破千亿件,同比增长29.9%;业务增量再创历史新高,达249.4亿件,日均快件处理量近3亿件。并且,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0332.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快递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动力依然强劲。

  耀眼的成绩背后,却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正如去年12月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快递企业电话座谈会时所说,当前邮政快递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行业规模大但质量不高,发展速度快但优势不足。为此,各大快递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提质增效、强化基础。其中,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末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正成为快递企业聚焦的新热点。

  作为快递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快递末端主要以点对点配送为主,让货物包裹最终到达用户手中。虽然是点对点的流程,但处理起来十分复杂、多样化,配送效率、服务体验、配送难度等等,直接影响着整个快递服务的水平。因此,末端成为整个快递运作环节中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最高的部分,也就是业内所说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难题。

  随着电商等新零售模式兴起,快递单量快速增加,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末端服务也日益多样化,跨界合作走向深入,如快递企业与医药、生鲜、食品等领域加强协同,不断提供端到端、点到点的业务。这些无疑对快递企业的末端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现阶段,快递末端派送、揽收主要依靠小区线下实体店终端网点、智能自提柜、小区快递驿站、物业代收、电商和快递物流企业的自营物流系统等等。为解决落地配特别是“最后100米”的难题,早在多年前各大快递公司就纷纷开始大力铺设末端网点,如今在网点数量和基础设施方面已都有一定提升,并涌现出一批第三方的快递包裹代收平台,如菜鸟驿站、熊猫快收、驿收、兔喜等等,快递自提柜、智能快件箱等末端设施也迅速普及。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共建成末端公共服务站达16.1万个,增幅明显。

  各个第三方代收平台背后,几乎都有大企业的身影,如兔喜是中通背景下的第三方代收,驿收发是顺丰背景下的第三方代收,而菜鸟驿站依靠菜鸟物流和阿里的支持,发展势头尤为明显,现已覆盖200多个城市、3000所高校和5万多个乡村,所搭建地“共同配送”体系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域,通过打通县、乡、村配送网络,助推快递下乡、进村。

  但我们也看到,第三方代收平台中还有许多采用的是加盟制,只需缴纳一定的加盟费和保证金即可开店,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位于县城、村镇的驿站网点,因派费低、收入少,基本都会控制驿站平台的前期投入。在设备方面,除必备的货架、电脑、监控系统等之外,仅会按需采购巴枪、出库仪等智能设备,在分拣设备、周转器具、运输工具等方面则是各种各样、良莠不齐。

  从目前的普遍现状来看,末端快递的运作模式和应用技术大多还仍停留在粗放发展阶段,揽收、派送、分拣等都要依靠大量人工来完成,但快递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远跟不上业务量的速度,导致“6·18”、双“11”等快递高峰期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甚至无人可用的局面,不得不招聘临时员工来补充战斗力。

  在各快递企业努力“提速”的今天,快件处理效率与峰值处理能力至关重要,末端环节是兵家必争之地,技术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快递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性而起家,长远发展则必然依赖技术创新,顺丰、菜鸟、京东物流等一批头部企业开始不约而同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快递末端环节开启了一系列探索,以科技创新为快递末端赋能。总体来看,快递末端的技术升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软硬件设备和系统在快递末端的应用,能替代人工完成一些重复、流程化的工作,从而有效解决企业用人困难,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精度、作业安全性,降低失误率。

  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近日共同发布《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2021)》,其中特别提出,随着国内物流技术与设备制造能力不断成熟,国内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建造成本进一步下降,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投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与人工拣相比,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能连续大批量地分拣货物,分拣误差率低,能实现存储、分拣、输送和包装作业的无人化。实际上,虽然不同行业各有特性,但所使用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基本功能相同,规划设计理念、所使用的自动化物流软硬件设备和系统等都具有类似性,所需要的是根据快递末端的场地条件、包裹类型、客户需求等进行针对性设计。

  在快递末端配送环节业务量高速增长和人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之下,快递自提柜作为最先出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在业内得到广泛推广,快递企业、电商公司、第三方自提柜生产或运营企业等等先后入局,其功能也在不断丰富与提升,如可以智能秒取、刷脸寄件等等。

  除已广泛应用的智能快递柜外,快递企业也在积极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等无人设备的落地运营,如无人机“快递进村”业务已在一些地区试运行。无人配送车的研发应用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据悉,在全年“双11”期间,共有数百辆无人车投入运营,单日单车极限运力突破600单,有效缓解末端投递压力。

  在快递末端配送环节,无人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商用正在取得快速突破。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无人车在末端配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为明显。为此,国内多家自动驾驶方案公司推出的无人物流车产品,菜鸟、美团和国外的谷歌、亚马逊等也纷纷入局快递末端无人驾驶领域。

  近日,丰巢也联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发布了一款无人配送机器人,宣布双方在无人配送合作上进行深入探索,共同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丰巢表示,此次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发布的配送机器人打通了物流配送全流程,实现快递包裹从柜到车、从车到人“最后一公里”的精准配送,提升物流运转效率,未来将会在更多场景中应用。

  可以预见,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和人力成本攀升,无人驾驶的价值将得到更大释放,无人车也将大规模地应用到快递末端。

  单一技术的引入,或可改变某一痛点问题,却不能实现快递末端的整体技术升级,企业需要的是融合创新的“组合拳”。以菜鸟为例,其菜鸟驿站主要在社区、校园提供数字社区综合服务,除满足消费者在快递包裹、社区零售相关的寄递、自提和按需上门服务需求,还能与集约化的城市配送体系一起,灵活制定配送规则,增强城市物流的供应链韧性和应急保供能力。

  据介绍,在今年上海疫情防控期间,菜鸟的这种灵活的配送方式在保供物资运输中体现出明显优势。在封控环境下,城市可运作的配送站点和配送人员大量减少的情况下,菜鸟联合天猫超市开通了网格化销售和社区集单配送的新模式,即在菜鸟商超仓根据社区维度生产包裹,由专车直接送达社区。这个模式将快递员直送社区+菜鸟驿站交接、代送相结合,快递员能直送的直送,部分区域由驿站将物资送到小区居民,菜鸟驿站无人车也会在防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社区“最后一公里”物资配送。

  作为快递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末端配送能力的改善,也需要结合上下游综合考虑。5月26日,达达集团旗下的即时配送平台——达达快送首次提出“仓拣配”全链路即时履约服务体系,将配送服务延伸至上游仓拣环节,这为末端配送优化升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据悉,达达快送“仓拣配”全链路体系基于达达海博系统、沧海系统、智慧物流系统等数智化能力,针对行业痛点对门店仓储、拣货、配送三大环节全面升级,在“仓”方面,通过海博系统提升仓储管理能力、提供解决方案;在“拣”方面,海博拣货助手作为数字化拣货工具可进行全流程管理,达达优拣推出众包拣货数字化解决方案;在“配”方面, 达达快送通过即时配、落地配两大本地配送场景服务全行业,不仅可为商家提供全心达定制化服务,达达快送还可为自建配送商家或小型配送服务商提供达达智配SaaS系统。

  随着快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快递企业已从价格和服务的比拼,转为进入信息效能和先进技术的比拼。实现快递末端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不可逆转必然趋势。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专门指出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智物流等新增长点。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正促使中国快递行业正在剧烈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智慧密集型升级,这迫使末端快递环节必须加快引入智能化技术与手段。

  新冠疫情的反复,加大了快递末端运作的难度,许多网点驿站陷入经营困境,但也加大了对无接触、自动化配送的需求,成为市场竞逐的关键。5月12日,住建部、国家邮政局发布通知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寄递服务保障工作,其中明确要求“对于设立在邻近住宅小区出入口的智能快件箱,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人员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可作为疫情期间快件无接触投递设施充分利用,运营机构要做好智能快件箱消杀工作。尚未设立智能快件箱的,可以划定出特定区域或设置临时收投设施,推广定点收寄、定点投递、预约投递等无接触服务方式,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在有条件的产业园区、高校、住宅小区等,鼓励推广使用无人车、机器人等新型投递方式。”

  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更多创新科技将在快递末端环节现身,但成本、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也是需要跨越的门槛。以无人车为例,与快递人力成本相比,无人车目前所需的软硬件成本、使用成本、运营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其中激光雷达、计算平台和线控底盘等核心零部件的采购和维护成本。此外,虽然机器人在仓库或物流中心大量应用场景,对应的却是工业生产场景,而末端配送无人车的工作场景则是商业服务场景,主要是快递上门服务,要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平稳、安全运行,实现真正的送货到户,并且替代人完成交付工作,如快递员和收货人之间的包裹交付和确认,在技术层面还需要更加完善与优化。

  尽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快递行业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在快递末端领域的应用推广,促进行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